瑞幸咖啡因疑似“大数据杀熟”近日陷入舆论风波。
有消费者反应,在瑞幸咖啡APP及小程序下单时,瑞幸咖啡针对不同消费者给出了不同的商品价格,甚至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比非会员账号更贵。
有媒体调查发现,同时打开瑞幸咖啡微信小程序,选择同一家门店进入菜单。
结果发现,虽然生椰拿铁的原价相同,但每个账号显示的实际价格却分别是9.9元、10.9元、10.9元和13.9元。而再看橙C美式,同样分别是9.9元、10.9元、10.9元和13.9元,4个账号竟然出现3种价格,最高差价4元。
而将四个账号的积分进行对比,分别是0分、99分、1781分和10078分,其中单价最贵的,是点单最多、积分最高的黑金鹿。
同时,不少用户在小红书、微博也分享类似遭遇,直指瑞幸存在“大数据杀熟”行为。
有消费者表示,自己开完会员之后价格却更高,例如消费者注册两个账号,小号能享受9.9元优惠,而大号则需支付更高价格,如购买生椰拿铁时,小号9.9元,大号13.9元。
而在小红书搜索“瑞幸杀熟”的关键词,能看到大量网友们的“吐槽”。数百篇笔记,主题基本一样:大都是瑞幸先低后高,买的多了后单价反而变高。
在黑猫投诉上也存在大量质疑瑞幸“杀熟”的投诉,截至目前,共有15771条相关投诉。
一位昵称为“友爱喵”的用户表示,他是瑞幸忠实老用户,年消费至少3000元往上,但自去年5月开始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9.9元的优惠券赠送。他还发现,在同个门店,其与朋友不同的账号领取的优惠券可下单的饮品不同。
据此前媒体报道,瑞幸方面解释称并非“大数据杀熟”,系因优惠券系统根据用户画像进行差异化发放所致。
瑞幸咖啡客服人员最新表示:“参与的优惠是不一样的,不同的账户发放的优惠券不同。买得多价格高,这种是不会的。”
除此之外,很多消费者在订酒店、打车等多种消费场景中,也曾遇到类似的“大数据杀熟”的情况。
然而,定义“大数据杀熟”存在多方面的难点,主要体现在技术复杂性、价格影响因素的多样性、数据处理界定模糊以及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等维度。
瑞幸是否属于“杀熟”仍需做进一步判定。